现在大家普遍认为上交所即将推出科创板,对创业板的标的就是深交所,那么科创扳对创业板的影响主要有这两个方面。
效应1:转移。
由于二者的定位相差不大,那么科创板必然会转向创业板上市公司,即原打算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很可能转投科创板上市。
即使体制允许,一些在创业板上市的科技创新企业也会考虑转投创投板,这将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效应2:评估。
现在创业板里面有很多所谓的“壳公司”,就是本身质量不高,等着被其他非上市公司借壳重组。
许多未上市公司受创业板盈利要求限制而不能上市,只能选择收购已在创业板上市的壳公司,但现在又多了一个科创板,因为后者对盈利和注册的要求较低。
那势必影响创业板上市公司乃至整个创业板的估值,这是科创板带来的第二个影响。
伴随着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的推出,半导体、生物医药等科技创新类企业从去年到今天都是国内IPO的主角,其中绝大多数已经或即将实现上市。根据科创板一周年纪念的数据,182家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平均为70.85倍,其中半导体企业的市盈率平均为63.36倍,部分企业的市盈率甚至达到了百倍。另外,证券时报记者查阅数据发现,今年以来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中,注册制创业板公司的市盈率较实行注册制前提高了约60%,而且,生物医药、医疗保健等行业的公司发行市盈率比实行注册制前提高了一倍以上。
十一月十九日消息,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孙念瑞表示,随着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注册制的陆续落地,第三步改革——全市场注册制将适时稳步推进。在注册制度下,企业发行上市的效率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也在稳步提升。
在试点注册制的过程中,科创板设立了财务类退市指标,力图精确清除“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这就意味着即将退市的上市公司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依靠卖地和财政补贴等手段拼凑利润来扭转亏损局面。然而,创业板在进入注册制改革之时,却破天荒地再次允许借壳上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让创业板借着股价上涨幅度扩大至20%的机会再次大炒特炒其低价股打开了方便之门。交易所竭尽全力抑制这类投机低价股的炒作,其稳定市场的动机虽然不难理解,但在笔者看来,还是要比釜底抽薪强得多。如果不从完善退市制度的源头上遏制投机性借壳上市,要从根本上防止低价股炒作卷土重来,恐怕仍是一件难事。
本文连接地址:http://www.dgzxjt.cn/xingshibianhu/14456.html
推荐阅读: